文章出處:新聞資訊 網責任編輯: 固特嘉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3-08-08 10:12:38
地震破壞時,建筑物遭受重創,常常導致城市功能陷入癱瘓狀態。因此,加強工程結構的抗震設防和提高現有工程結構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建筑物防震措施
1、增加抗震柱、圈梁。
2、設計整體結構為框架結構。
3、增加剪力墻、筒壁結構。
4、增大地基底面積。
5、整體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
二、建筑物防震的標準
1、甲類建筑對地震的影響應高于本地區抗震設防標準的要求,其數值應根據經相關單位批準的地震安全評估結果確定。當抗震設防標準為6~8度時,應滿足本地區抗震設防標準的提高1度的要求;當設防標準為9度時,應滿足比9度抗震設防標準更高的要求。
2、乙類建筑的地震防護應符合當地抗震設防標準要求。在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應根據當地標準將抗震措施提升一級,當達到9度時,應符合比9度更高的抗震設防標準。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相關規定。對于較小的建筑物,如果改用抗震性能更好的結構類型,仍應按照當地的抗震設防標準采取抗震措施。
3、對于丙類建筑而言,必須滿足當地的地震設防烈度要求,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
4、一般情況下,丁類建筑對于地震的承受能力應滿足本地區的抗震設防要求。然而,抗震措施可以適度降低比本地區抗震設防要求更低的要求,但是當抗震設防要求為6度時,不得進行降低。”
5、根據這種分類方式,多數建筑通常被歸為丙級,而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則被歸為乙級,而特別重要的建筑則被劃定為甲級。如果建筑的等級提高了,那么防震設防的標準也必須相應提高。考慮到地震時小學生和幼兒的自救能力相對較弱,學校應該把他們放在重點保護的位置上。注意到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中對于層數較多的砌體教學樓的層數要求、構造柱、芯柱設置要求已有所提高。然而對于低層建筑(不超過三層)的構造要求仍不夠嚴格。因此,在本次修訂中,我們將那些低層建筑,即小學及幼兒密集程度較高的建筑,列為乙類建筑。”
歡迎來電免費咨詢:
公司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中山大道1023號豐奭商貿大廈8412 |
業務咨詢:18988995651 聯系熱線:400-616-5928 電子郵箱:3492455067@qq.com |